七封銀行關閉通知在同一天送達。個人賬戶、商業賬戶、聯合賬戶,Chibuike "Chizzy" Uzoukwu一手建立的所有金融業務,在一次協調的行動下全數被關閉。「他們甚至告訴我因為某些關係,其他銀行也無法合作。」Uzoukwu回憶道,「我從管理每月有六位數收入的創作者,到完全被金融系統排除在外。」
就在幾個月前,Uzoukwu還在作為Xploit Comedy的通貨擴張大師高歌猛進。這是一個來自尼日利亞的團體,最初是教堂戲劇起源,後來憑藉數十萬粉絲在社交媒體上占有一席之地。他們的突破性作品「掃描桶的搞笑短劇」響亮全球,名人轉發讓他們的知名度迅速飆升。Uzoukwu的系統方法在最大化YouTube和Facebook收益方面成果顯著,創造了可觀的收入。
但對於這位移居澳洲的尼日利亞人來說,成功伴隨著意想不到的代價:系統性地被排除在可能做生意的金融基礎設施之外,這是澳洲的移民企業家常聽到的現實挑戰之一。從起初幫助其他創作者應對平台限制,到成立百萬美金內容收益業務,Uzoukwu將1800多位創作者支付款項的系統逐步完善。不過,他的合法數位內容貨幣化業務越擴展,澳洲金融機構卻越是覺得可疑。
澳洲擁有超過40萬非洲出生的居民,這些人每年大約向撒哈拉以南非洲匯出20億美元。儘管匯款市場龐大,但像WorldRemit和Remitly這樣的既有解決方案一直未能很好的服務移民社群,他們提供不良的匯率、不可靠的服務,以及把大量合法使用者當成潛在風險的演算法偏見。Uzoukwu親身體驗到困境,他的內容貨幣化業務在搬到澳洲後迅速成長,有些創作者每月收入高達十萬到十五萬美元,但薪酬擴展後,審查也相應增加。「每個月我都需要大筆寄錢回家,因為我的大部分客戶都是尼日利亞人。」他解釋道:「有些創作者是富裕的百萬富翁,然後WorldRemit暫停了我的帳戶,因為他們不支持商業交易。當月,我無法支付創作者,他們以為我吞了錢。」
情況惡化之時,傳統銀行連續關閉他的帳戶。2024年2月8日,Uzoukwu收到了七封來自銀行的信件,分別關閉了不同的帳戶。「這時我才意識到,這不僅是我的問題。」他說,「我開始聽到其他移民的類似故事——不明原因被銀行排除的情況越來越多。」
Uzoukwu的經歷反映出澳洲移民社群面臨的結構性挑戰。在尋找替代方案的過程中,他發現問題遠不僅限於他的內容貨幣化業務。「我去教會,和社區的人們聊起來,發現很多人都有寄錢回家的困難,有些人甚至進行點對點交易,把他們的美元交給尼日利亞的拿拉擁有者。」這樣的挑戰在全球專門從事金融科技業務公司中時有發生。公司如LemFi、Nala和Afriex專門服務非洲散居社群,藉著更透明、更低廉的費用和合規驅動的方法,進一步幫助移民金融排除問題。LemFi最近獲得了3300萬美元的資金,目標是從服務非洲移民擴展到亞洲唐人街社群,證明了移民不僅限於地域性的金融排除。「高額跨境使用者——即便是合法的流動——通常被標示為"高風險",然後被排除。」這樣基於監管外觀的方式迫使人們進入非正式的點對點網絡,這不如正式渠道安全透明。
Uzoukwu最初考慮與現有平台合作,然後發現總是陷入瓶頸後,他最終決定打造自己的解決方案。「有一天我醒來,想著:何不創建自己的匯款應用程式?」他回憶起這樣的啓發。「這就是Sharperly誕生的起源。」
開發過程充滿挑戰,許可要求比預期更複雜,直到另位企業家聯繫他提及遭遇類似情況後,Uzoukwu幾乎放棄項目。「當有人打電話說他也被銀行排擠,我才意識到問題不僅僅是我一人獨自面對的。」
見此機遇,Uzoukwu毅然成立了Sharperly。他寧願以靈活而可持續的方式來建構成長,這種理念來自於他自己的創業旅程,以及他對待自身生意掌控的看法。
「從大學畢業那天起,我告訴自己不會為任何人工作,而我也從來沒這樣做過。」他說,「即使家人朋友都說‘在澳洲不工作活不下去’,我仍在這裡證明他們是錯的。」
這樣的市場定位尤其有策略價值,在全球化進程中,專精服務於移民社群的公司逐漸獲得青睞。LemFi進軍英國移民信貸服務,而Nala和Afriex也在相應作出類似舉措,這驗證了市場對移民專注的金融服務需求的存在。Uzoukwu可能考慮將Sharperly擴張到更廣泛的創作者金融服務。
「這些創意製作者都是百萬富翁。」他強調,「問題不在於錢,而是在於沒有可靠的金融架構理解他們的商業模式。」
Sharperly目前在澳洲進行交易,計劃擴展到加拿大和肯尼亞。平台旨在向移民社群提供透明的費用與可靠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