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今這個能源消耗嚴重的世界裡,就連我們的耳機也面臨相同的挑戰。根據德州大學的一項研究,他們分析了耳機的電池壽命,並揭示了一些耳機電池壽命背後的隱藏動態。這項研究是基於副教授劉奕錦的個人聽力經驗展開的。
劉教授提到:「這個研究始於我個人的耳機經驗。我只戴右耳的耳機,並發現兩年後,左耳的耳機電池壽命長得多。因此,我們決定深入探討,看看能發現什麼。」
研究團隊使用了先進的X射線和紅外線掃描技術來研究為何使用頻繁的耳機會出現充電耗損,而很少使用的耳機則擁有更長的壽命。報告指出,在全球氣候不斷變化的環境中運作,這些耳機與人類相似,也遭受了不小的影響。
更重要的是,這些發現也可能應用於其他科技產品的電池性能上。博士研究員兼研究首位作者錢冠南指出:「耳機暴露於不同的溫度。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充電習慣。每位電動車車主也有自己的駕駛風格,這些都會對電池壽命造成影響。」
這些研究發現顯示裝置的藍牙天線、麥克風及其它零部件在耳機小體積內"與電池發生衝突",導致溫度不穩。外界的氣溫和品質也發揮了作用。這些以及其他"不確定因素"均對耳機的長壽造成了影響。
該研究包含來自美國及國際各地的多位專家組成的團隊,他們使用先進技術,揭示了"在真實世界條件下電池的隱藏動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的物理學家黃曉菁表示:「在實驗室中,我們大多數時間只觀察穩定的或極端的條件。」
為了更好地了解日常使用會如何影響電池組,研究人員可以製造出改善的各種尺寸的電池機型,包括電動汽車所需的電池。他們指出,可靠的鋰離子電池已經可以支持數百公里的行駛里程,且充電時間不斷縮短。
此外,美國能源部指出,2023年各型電動車的中位行駛里程已達到270英里。而馬薩諸塞州的24M科技公司則正在研發一種電池,能夠在一次充電後支持1000英里的行駛里程。
轉而使用電動車是降低對空氣污染影響的重要一步。電動車能夠每年減少數千磅的溫室氣體排放。德州大學的研究團隊鼓勵深入分析常見的磨損和損壞對電池壽命的影響,強調理解實驗室條件與現實世界不確定性之間的差異至關重要。
加入我們的免費新聞信,獲取每週更新資訊,了解最新的創新怎樣改善我們的生活並塑造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