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AI)技術的快速崛起被譽為一場技術革命,但其增長背後所隱藏的勞工剝削問題卻越來越難以忽視。類似於 1990 年代美國公司通過在中國利用廉價勞動力的外包熱潮,如今,AI 巨頭如 OpenAI 正透過全球資料標註公司,例如 Sama(前身為 Samasource),依賴脆弱的肯亞勞工來支撐其發展。

根據肯亞雇主聯合會(FKE)的數據,肯亞的青年失業率如此之高,達到了驚人的 67%,從而使得全球科技公司提供的 AI 資料標註工作看似是一個脫貧的機會。然而,對於包括數學畢業生 Naftali Wambalo 在內的許多人來說,現實卻與理想大相逕庭。

儘管報名參加了如 Sama 這樣的平台,這些平台廣告說 AI 訓練工作每小時可賺 12 美元,然而,Wambalo 和其他人卻僅收入 2 美元每小時,這是廣告工資率的驚人 80% 減少。而与此同时,外包公司可從美國科技公司高達每小時 12 美元的收入中獲利。CBS News揭露了這一薪資差距。

這一薪資差異揭示了一個更廣泛的問題,即 AI 的全球供應鏈中,來自肯亞等國家的工人只拿著微薄的工資,其勞動卻推動了矽谷的成長。肯亞渴望成為一個科技樞紐,自稱是“矽原野”,透過吸引Google、微軟和 OpenAI 這類公司,提供有吸引力的激勵和寬鬆的勞工法規。然而,這些科技工作遠非所承諾的救贖,而是涉及無休止地標註令人不安、駭人的內容,如暴力、虐待和剝削的影像,以訓練 AI 系統。

肯亞人權活動家 Nerima Wako-Ojiwa 說道:“勞動力如此龐大和絕望,他們可以支付無論多少的薪水並設立任何工作條件,總能有人願意接下這工作。” 她認為這情況似乎是 “現代奴隸制”,大美國科技公司將這些工作廣告為成功之路,最終卻助長了剝削。

曾經,受過大學教育的 Naftali Wambalo 因為滿懷對 AI 工作的期待而加入,卻面臨嚴峻的現實。他感慨道:“我依靠每月的薪水過活,沒有任何積蓄,因為這根本不夠用。” 像 Wambalo 這些工人即使獲得微薄薪資,卻仍被要求繳納稅款,進一步減少了他們本來已經不多的收入。

Sama 聲稱 2 美元/小時是肯亞的合理工資,但文件顯示 OpenAI 為同一工作支付他們 12.50 美元/小時。

AI 發展背後的人力成本

這些“環中人”角色所承受的精神壓力同樣具有毀滅性。Wambalo 描述了日常接觸的駭人景象及缺乏支持下的工人處境,他回憶道:“我看到人們被屠宰、人與動物間的性行為、兒童受到的身體和性虐待。” 另一位工人 Faustine 表示:“你開始疏離於人群,不願社交,只有你和你自己。”

儘管像 Meta 這樣的公司聲稱 AI 實踐中的倫理原則,肯亞的工人卻經歷著截然不同的現實。與 OpenAI 合作的加州外包公司 Sama 被指控利用肯亞的寬鬆勞工法,支付遠低於本國最低工資的工資。自稱為“道德 AI”供應商的 Sama,被指控壓迫工人在三個月內完成六個月的項目,使許多人未能在合同期滿後獲得報酬,一些工人僅獲得如蘇打水或 KFC 炸雞的象徵性獎勵。

2019年, Meta 宣布 美國合同員工的最低工資為22美元,並提供福利。然而,該公司尚未明確表示是否或何時會為國際員工實施類似的標準。美國工人和像肯亞這樣的發展中國家的工人之間的待遇差距凸顯了科技行業中的雙重標準。其他公司,如經營 Remotasks 平台的 Scale AI,也被指控類似的剝削行為,工人剛到發薪日就被鎖定戶口,遭受模糊的政策違規指控。

由於那些如 Wako-Ojiwa 所述的“AI 血汗工廠”由像 Sama 一樣的外包公司創建——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灣區,在肯亞僱傭超過 3000 名工人——以臨時合同為主,即使工作性質情感和精神上都帶來巨大壓力,那些工人往往缺乏工作安全和福利。工人們已向 Sama 提出訴訟,指控待遇不佳及未支付工資。一些員工還聲稱與 Meta 的合同結束後,公司將他們列入黑名單,使他們無法與 Sama 的替代承包商 Majorel 獲得類似的工作。

由於肯亞近 20 年的勞工法無法應對數位勞動的現實,工人仍易受剝削。這個問題不僅限於肯亞,像印度、菲律賓和委內瑞拉等其他國家也面臨類似問題,科技公司在獲得廉價但高技能勞動力的同時繞過了道德考量。

“我們的工作很重要,”Foxglove 的共同創始人 Cori Crider 說,這是為技術工作者發聲的倡導組織。隨著工人間的不滿情緒增長,超過180名 Sama 調解員已起訴公司不公平終止和不良待遇。肯亞的 勞動法庭一項標誌性裁決也表明 Meta 可以被追究 Sama 的行為。

要求改變的呼聲

肯亞活動家呼籲加強法規以保護工人免受剝削。 “這些公司永遠不會在其本國施行這樣的條件。為什麼肯亞要接受這種待遇?” Wako-Ojiwa 詢問。

另一家美國 AI 訓練公司 Scale AI,也因未支付工人工資和突然關閉該國的運營而遭受相似的批評。

“我們推動勞工保護時,這些公司基本上選擇關閉並搬遷到鄰近的國家。” Wako Ojiwa 表示。

AI 行業的爆炸性增長帶來了保護推動其進步的人力資源的責任。確保工人獲得公平工資、合理的工作時間和心理健康支持對於全球勞動力至關重要。AI 的未來不應以犧牲支持其的人的利益為代價。倘若科技巨頭宣稱的道德標準要有任何意義,推動 AI 進步的勞工必須受到尊嚴和尊重的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