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耳相傳行銷為何失敗?

近來,我們不斷聽到成功透過口耳相傳吸引顧客的例子。許多行銷人員和經營者可能都在想:「我的店(服務)也希望能透過口耳相傳來吸引顧客。」

然而,口耳相傳行銷中潛藏著「巨大的誤解」。隨便開個社交媒體帳戶,或是讓網紅推薦產品,可能無法達到有效的口耳相傳行銷效果,原因在於這些做法中缺乏對顧客需求的深刻理解。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顧客為何會被口耳相傳所打動」以及「顧客對口耳相傳的期望」是什麼。本文將為您揭示更多詳情。

為何口耳相傳有效?

1. 顧客渴望的是「真實」的聲音

口耳相傳之所以有效,因為顧客可以從中聽到真實的聲音。相比於企業花錢宣傳的廣告、網站或電視節目,消費者更想要能夠聽到負面資訊的真實聲音。舉例來說,知名人物馬諦斯·德拉克斯(Matias Delak)推薦的產品能成功吸引消費者,因為他以真實和銳利的意見聞名。當他真心稱讚時,觀眾會產生信任感。

2. 無利益關係的稱讚=信任的來源

口耳相傳和網紅行銷的基本原理相同。許多進行口耳相傳的人被視為一般人(即對產品沒有利益關係)。這類無利益關係的稱讚成為口耳相傳的信任來源,這也稱之為「溫莎效應」。

認真考慮「信任」後就會發現,僅僅增加口耳相傳的數量或請網紅推薦,其實並沒有太大意義。

口耳相傳中「重質不重量」的原因

1.「負面口耳相傳」的反效果

例如,負面口耳相傳的影響非常巨大。根據調查,有75%的消費者會因為看到負面評價而放棄購買產品,遠高於沒有評價的33%。因此,確保口耳相傳是「好的口耳相傳」非常重要。

2. 顧客並非完全相信「好的口耳相傳」

另外,現在的消費者對於口耳相傳的純真性保持懷疑。調查顯示,只有12%的消費者不會懷疑口耳相傳的真實性。因此,顧客在看口耳相傳時,會留意內容的具體性和詳盡性。

口耳相傳需要的兩種「質」

1. 具體性是口耳相傳的信任關鍵

多數顧客評價口耳相傳的基準是內容是否具體且詳盡。調查顯示,6成以上的人認為,具體的內容是信任的來源。因此,口耳相傳在於「質」而非「量」。

2. 口耳相傳中意外性的重要

一般人的口耳相傳能發揮效用,是因為它能夠在顧客購買決策前的過程中提供意外的資訊。調查顯示,約半數的人會關注網紅的發文,因為他們提供的獨特資訊和參考意見有助於消費決策。

具備「具體性」「意外性」的資訊來源

1. 最可信的資訊來源是「家人與朋友」

調查顯示,2009年時候,人們最信賴的資訊來源是「家人與朋友的推薦」。即使在現今社交媒體盛行的時代,人們依然期望能獲得可信的資訊。

2. 家人與朋友是最常見的口耳相傳對象

調查數據指出,84%的「粉絲」會將好評分享給家人和朋友,而只有41%會在社交媒體上發表。因此,家人和朋友是最常見的口耳相傳對象。

3. 並非每個人都會在社交媒體上發言

總務省的調查顯示,社交媒體的使用者雖然會瀏覽內容,但並非每個人都會主動發文。只有約三分之一的人會在社交媒體上發佈資訊。

4. 並非每個人都會撰寫口耳相傳評價

調查顯示,大約8成的人在網路上從未或很少撰寫產品或服務的評價。

總結:高質量的口耳相傳=朋友推薦

最具體且個性化的口耳相傳莫過於朋友之間的推薦。朋友和家人的推薦可以在不同階段提供消費者意想不到的資訊,助力消費決策。「朋友推薦」行銷,也稱為「推薦行銷」,與口耳相傳行銷密切相關,並逐漸成為現代重要的行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