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根據 Statista 的數據顯示,僅有3.1%的使用者在安裝金融應用程式30天後依然保留應用程式。相較於商業應用程式的5.1%、交通應用程式的4.4%、以及購物應用程式的4.1%留存率,金融應用程式的用戶留存率仍然顯得相當低迷。若金融科技公司無法有效留住使用者,將導致廣告費用的投資報酬率 (ROAS) 極低,甚至出現用戶流失的問題。
根據麥肯錫的報告,能夠有效展現客戶親密度的公司,其收入增長速度比同行快。IBM 進一步指出,快速增長的組織,透過個性化,能多創造出40%的收入。這意味著,要解決這類漏斗問題,可以從“廣泛個性化”著手,針對每位用戶量身定制內容。然而,要達成大規模的個性化並不容易,尤其是像 FairMoney 或 Revolut 這樣的金融科技公司,其市場營銷人員如何能為數以百萬計的用戶實現個性化內容呢?
生成式 AI 是一個潛在的解決方案。透過分析使用者的互動歷史,生成式 AI 可以創造出針對其喜好的個性化內容。
GenAI個性化內容的應用方式
以下是四種應用生成式AI個性化內容的方式:
-
個性化應用程式內的問候語:試想一下,打開銀行應用程式時,不再只是一句普通的“歡迎光臨!”,而是看到類似“早安,Benjamin!您的投資組合昨日上漲了0.5%。”的問候語。生成式AI可以根據您的財務活動、最近的交易及市場趨勢,創造出更為貼近的問候語,使之不僅僅是使用您的姓名,而是結合相關的財務信息,讓問候變得更有意義和行動力。
-
動態時機推送通知以激發行動:生成式 AI 可以學習您的金融習慣和偏好,並在您最可能參與時推送通知,而不是在固定的時間發送。例如,若您習慣於早上9點查看信用卡餘額,生成式AI或許會在那個時間點為您推送即將到期的賬單付款通知。同時,它還能考量如您當前所在位置(比如在附近沒有手續費的ATM時通知您)或您最近的賬戶活動(比如提醒您有待處理的交易)。目標是讓通知在最可能引發預期金融行動的時刻送達,如支付賬單或資金轉移。
-
更具吸引力的應用程式內廣告:金融科技中傳統的應用程式內廣告常常是靜態且通用的。生成式AI可以根據您的財務興趣和個人檔案動態生成內容,使這些廣告更具吸引力和相關性。例如,若您一直在瀏覽個人貸款選項,一則廣告可能會推出剛上架的貸款產品,且以符合您的信用評分範圍的競爭利率和類似客戶的推薦。生成式AI還可以調整廣告的視覺效果和文案,以更好地吸引您的個人財務目標,讓廣告不再是一種打擾,而是一個有用的金融建議。
-
個性化折扣優惠:生成式AI可以創造高度個性化的金融優惠,而不只是泛泛的折扣代碼。這意味著,通過分析您的消費習慣、投資歷史,甚至是您陳述的財務目標,來提供您最可能受益的產品或服務的折扣或獎勵。例如,若您常常使用借記卡進行網上購物,生成式AI或許會提供您下一次五次網上交易的現金回饋獎勵。若您對某特定投資基金表現出興趣,卻未投入資金,它可能會提供有限時的管理費用減免以激勵首次投資。目標是讓折扣或優惠看起來像是為您量身訂做的特別財務機會,從而增加其吸引力和效果。
在本質上,生成式AI利用財務數據來了解每位用戶的行為和偏好,然後產生出高度相關和引人入勝的獨特內容或體驗,讓使用金融科技應用程式和服務的過程變得更為個人化和有價值。
使用生成式 AI 的倫理和法律考量
在金融科技應用中廣泛使用生成式AI可能帶來風險,"Oeconomia Copernicana Economic Journal"指出這些潛在的風險。儘管54%的消費者希望品牌創造個性化內容,但Mintel 2024年的報告卻透露,有34%的消費者認為生成式AI會對生活產生負面影響。金融科技用戶同樣有這些擔憂,尤其是基於購買歷史的情感行銷、建議真實性的缺乏及責任問題。
在創作方面,使用生成式AI的金融科技行銷人員可能會陷入有關內容所有權的爭議。如果生成式AI整合了其他人的創作作品(如文字和圖片),而行銷人員使用生成的圖像制作宣傳海報,那麼這幅圖像的知識產權屬於金融科技公司還是AI模型的訓練數據來源呢?根據一篇哈佛商業評論的文章,這些技術將來會為知識產權律師提供大量工作。
在大規模採用之前,金融科技公司還需考慮什麼才是合規使用生成式AI。
金融科技行銷中生成式AI的合規使用
無論是在Instagram、Facebook或WhatsApp等平台上,還是如Snapchat等其他平台也有採用AI來增進用戶體驗。雖然這樣的創新減輕了金融科技行銷人員的工作負擔,但也伴隨著監管上的限制。
需遵守英國金融市場行為監理局 (FCA) 相關規範以保證內容個性化時的合法合規性。對於希望利用生成式AI創建內容的金融科技公司,有一些法律考量是須要留意的:
- 數據隱私與保護(GDPR法案):在個性化之前,金融科技公司必須獲得客戶的同意來使用其數據,否則將面臨高達2000萬歐元的罰款。
- 客戶身份驗證(反洗錢/了解你的客戶政策):金融科技公司必須進行正確的身份驗證,確保不向欺騙者提供個性化內容。
- 消費者保護(CFPB指引):此法律有助於金融科技公司在提供服務時保持真實,並對個性化通信中發生的問題承擔責任。
金融科技應用個性化內容創作的未來
隨著生成式AI在內容創作中的應用不斷演進,未來會在金融科技行動應用程式中看到更多使用情景。
Gartner的生成式AI主流應用趨勢解釋了技術的廣泛應用。這可能預示著金融科技行動應用中生成式AI內容創作的未來使用情景。除了前述的各種使用情境,還可能看到生成式AI應用於個性化的視頻廣告、財務建議(依據法規進行)、常見問題內容、主畫面佈局及客戶支持。
結論
綜上所述,我建議金融科技公司探索使用生成式AI進行內容創作,因為它有助於提升內容的品質、多樣性和個性化。這些探索應在控制和法律考量範圍內進行,以免在法律糾紛上耗費過多精力,而無法創造優質的生成式AI體驗。運用生成式AI,金融科技行銷人員可望降低客戶流失率並促進公司利潤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