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科技的熱潮中,問及任何人目前最火熱的話題,總會得到一個預測中的答案。無論是微軟、Meta、Google 還是 OpenAI,似乎都在競相主導 AI 領域。無論是通過新晶片、企業輔助駕駛,還是定制的 LLM,訊號明確:AI 已不再僅僅是一種功能,而是一項戰略。
然而,當將鏡頭拉近至非洲的初創生態系統時,這一訊號卻顯得有些遙遠。
「這不在於復制流行趨勢,」Resilience17 的合夥人 Hasan Luongo 說道,這是一個專注於人工智慧的風險基金和工作室。「但從全球熱鬧的 AI 活動中可以看出,這不僅是以往的潮流輪迴,而是一個基礎性的轉變。」
他指出,AI 主導的初創公司如今已經在整個 Y Combinator 批次中占據主導地位。OpenAI 正在進軍從雲計算到設備的一切領域。即使是全球風投也開始重寫他們的投資理論,以優先考慮 AI 的整合。
問題不在於 AI 是否重要,而在於如何讓 AI 在這裡顯現價值。
這是 2025 年由 Founders Connect 主辦的建設者峰會上,一個座談會的第一點,就此開場時頒下的一段沉重信號。演講者對 AI 的可能性充滿信心,但信息十分明確:去除噪音。在這個 AI 時刻,非洲的創業者若要建立有意義且具持續競爭力的初創公司,就需要專注於基本功。
本場討論題為「繪製 AI 生態系統地圖:非洲初創公司的採用模式」,由 Condia的總編輯 Daniel Adeyemi 主持,聚集了擁有實踐經驗的人物:Autogon 的 CEO Ebuka Obi、Zero Complex AI 的聯合創始人 Kehinde Olateru 和 Resilience17 的合夥人 Hasan Luongo。
在這場向大廳數百名科技開發者的 30分鐘對話中,主題未圍繞熱門用語,而是旨在加深對非洲 AI 領域現狀的理解。
從頭開始建立
一個反复出現的觀點是,非洲初創公司目前在 AI 的採用,多依賴於插入現有的模型和基礎設施,而非從頭建立大型語言模型(LLM)。最明顯的原因是訓練 LLM 的高昂費用。像 GPT-3、Claude、Mistral 或 LLaMA 這樣的通用語言模型的成本從 500,000 美元至 1 億美元不等。據信,由於龐大的規模、安全訓練和強化學習步驟,GPT-4 的訓練費用超過 1 億美元。
Olateru 表示:「要訓練自己的基礎模型?這在這裡暫時不會發生。但在於層疊 AI 工具在於解決現實問題中的力量。」
Obi 贊同,並補充說,本地的初創公司正與 OpenAI、Google 等提供的 API 整合,以解決各行各業的痛點——無論是在金融科技、健康科技還是教育科技等方面。
以欺詐偵測為例。某金融機構使用 AI 即時掃描數百萬筆交易,比以往人工監控的速度更迅速地發現異常。技術本身可能並不革命性,但在一個即使單筆欺詐交易也可能對信任和運作造成巨大損害的地方,其影響卻無比深遠。
對於現場想了解重點領域的創建者們,專家小組的建議亦是清晰的:解決重複性問題。這些每天浪費時間和資金的重複、日常任務,尤其在資源緊缺的環境下會帶來不必要的低效問題。
Obi 分享了如何一家尼日利亞銀行從過去全是人工操作的呼叫中心轉型為 AI 驅動的語音助手,顯著降低了成本,同時可以應對更大的呼叫量。
Olateru 再次確認,非洲大陸上的最大 AI 機會不在於那些吸引人眼球的月球大事,而在於那些能夠每天工作都更輕鬆的系統。
“一個年創辦者大概都能說出自己行業中還在以人工方式進行的重複性任務。” Olateru 說。「這就是你的 AI 使用案例。」
此外,會議中還介紹了來自 Resilience17 的 AI 加速器群中一些初創公司。每家公司都體現了小組成員所爭論的理念:非為科技而生的華而不實技術,而是根植於本地文化的有目的驅動工具。
例如,有一家初創公司正在為尼日利亞教師開發 AI 工具,幫助打分、課程規劃以及教室管理。在人滿為患的公立學校中,教師通常收入低且資源不足,這些工具可以幫助他們重新獲得自己的時間和專注力。
還有一家已經推出了一種多語言的心理健康聊天機器人,通過 WhatsApp 與需要時獲得活體治療師接洽,結合了文化相關的對話。
其三,一家名為 Tyms 的公司專注於小型企業會計,讓企業主可以使用自然語言查詢自己的財務數據,例如:「我本月的客戶欠我多少?」或「我去年第四季度的前三大開支是什麼?」
還有一家法律科技公司,利用 AI 草擬標準合約,為初創公司和中小企業以更優惠的價格草擬法律完善的合同。
「他們並不建立通用性工具,」Luongo 說。「他們用量身定製的智能解決具體問題。這就是區別所在。」
雖然整合 AI 的初創公司還是需要基本功,但小組成員多次回到一個核心思想:創建以 AI 驅動的初創公司還是在建立一家初創公司。基礎原則依舊未變。
「你的的上手是怎樣的?Luongo 問。「是否清晰?是否無障礙?用戶是否可以在 15 秒內理解你在做什麼?」
Resilience17 的關注點,不僅僅是讓創始人認識 AI 技術,而是在幫助他們磨練價值主張,改善產品流程,並深入思考用戶獲取和留存。
大部分創始者實際上需要的不是一門深度學習的速成課,而是如何有意義地應用 AI,同時依舊對產品質量保持專注。
這次峰會充滿了樂觀,但不算幼稚。沒有看到 AI 將「解決」非洲的表述。
相反,呈現出一幅既有智慧又抱負的畫面。這一代的創建者理解未來正在被 AI 重塑,但同時知道執行力、清晰度和背景仍比炒作重要。
「目前創始者最危險的事情,就莫過於盲目追赶潮流而忽略了付出努力。」Luongo 說道。